从小在深圳长大的我从2010年代开始,一直保持着每年至少前往香港一次的纪录。本以为这段纪录将止于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果把2020年算进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但凑巧赶上学校在疫情席卷全球一年之后再度开放了学期与学年的交换交流项目项目。当时可供选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和新加坡,基于我们的交流时间仅为一个学期,而疫情下从英国,北美,新加坡回国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香港由于返回内地不会有任何航班限制,以及传了半年但却没通成的通关消息,也成为了一个疫情下相对可控的交流目的地。

天星小轮,尖沙咀码头
天星小轮,尖沙咀码头

本文含有Google嵌入地图和其他可能在中国大陆网络环境中无法正确加载的内容。

地图

地图中的图标均为整个学期中,我们前往过的地点。

项目申请

港理工为需要申请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份InfoSheet,里面详细写明了申请所需的条件,以及申请之后需要做的事情。

理论上,和港理工具有合作关系的内地大学均有提供交换项目。一般秋季学期交换/学年交换的申请会在当年的三月截止,春季学期的申请会在上一年的9月截止。以下申请流程主要适用于申请秋季学期的交换。

依照我校的申请流程,我们需要先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和语言成绩供学校内部筛选。学校提交提名后,港理工会向我们的邮箱发送一份注册交换生系统的邮件,之后根据港理工对于Inbound Exchange Students开设的网站上的要求填写和提交资料即可。网站上也能够查到港理工会在下一个学期开设哪些课程具体需要填写的内容主要为个人信息,院系,语言成绩以及申请香港入境许可所需的ID955A表格(港理工提供了一份样本,可以参考样本填写)。随后,我们还需要邮寄ID955A表格,证件复印件等至港理工环球事务处。

港理工大约会在6-7月回复激活NetID的邮件和包含进入许可(粉签)的快递。获得签证之后向当地的出入境办证中心办理D(逗留)签证即可。之后就是等到8月下旬抵达香港,等待学期开始了。

进入许可
进入许可

由于香港的入境事务处给学期交换生的签证不会超过6个月(通常是「5个月」或者是到当年的12月31日,但签注一般会在7月末才会发出,所以给予的最长的逗留时间是不可能超过180天的),交换生也就不必(实际上也不能,人事登记处的职员不接受)办理香港身份证

不过由我们没有香港身份证,被路上的警察截查时理论上需要我们出示港澳通行证+进入许可,但一般情况下给警察看港澳通行证和进入许可与入境小票的扫描件/照片就可以了。

学校

港理工位于红磡,通过横跨红磡海底隧道的天桥和红磡站相连。其交通非常方便,不过学校的面积较小,大概相当于半个南科大的大小。

天桥
天桥

李兆基楼
李兆基楼

由于我在南科大的学分已经足够,在港理工,我只选择了三门课程(共9学分,这也是入境处要求选的最低学分),包括一门人文课和两门专业课程。

港理工在这个学期刚刚恢复了Hybrid Teaching Mode,也就是同学可以自选线上或线下上课。我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是由于大三和大四的本地学生通常不获分配宿舍,每天如果来学校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勤,因此他们大都会选择线上参与课程。在我选择的三门课中,非本地生占绝大多数的粤语课程已基本恢复线下教学,每节课只有1-2人由于没有前往香港而被迫线上。一门算法课程则维持Hybrid模式,不过由于师生互动较少,实际线下参与课程的同学仅有3-4人(整个教学班有40人),而另一门数据结构课程则更是将正课直接以预录制视频的形式呈现,只有答疑课程是以Hybrid模式进行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所选择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大都令人满意,就算是将正课直接以预录制视频形式呈现的数据结构课程,任课老师也是有在认真制作视频和内嵌的习题与课外阅读,而不是较为传统的播放静态幻灯片(对比本校在2020年春季的线上教学情况)。

教室
教室

我选择的粤语课程以「用粤语演讲」的形式代替了期末考试,而另外两门专业课程则由于选择线上的学生太多,均改为了线上考试,其中算法课是较为传统的老师下发试卷-同学自行答题-自行上传Blackboard,而数据结构课程则使用了乱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通过Blackboard进行了期末考试。

依照个人的感觉,港理工的专业课程难度略低于南科大。同时,港理工的课程一般也不会像内地的大学一样建许多的课程群,教室和同学大都通过bb联系和下发/提交材料,相对比课程群方便很多。

宿舍与校内餐饮

红磡宿舍
红磡宿舍

所有完成疫苗接种的交换生都被分配到了红磡宿舍。从红磡宿舍走到港理工主校园大约需要10分钟,中间需要穿过红磡站。

宿舍房间
宿舍房间

红磡宿舍一共有21层(香港的地面层算Ground,不算层数),21F为职员宿舍,19-20F是研究生宿舍,3-18F都是本科生宿舍。宿舍的结构是两人间,每两间宿舍共用一个洗手间和淋浴间。宿舍里的空调还是比较旧的内外一体机,不能定时,开启的时候噪声较为可观,而且费电(每12个小时大概需要10HKD)。宿舍的每层楼中间有一个中堂,在疫情之前经常用来办活动。不过由于599G,目前宿舍内也不能进行超过4人的聚集,中堂里平时就只有聚在一起自习和吃饭的人了。中堂里还提供了收费的洗衣机和烘干机(洗一次6HKD,烘干每6分钟1HKD),以及电磁炉,微波炉和烤箱等厨房用品。

电梯内的宣传栏
电梯内的宣传栏

中堂
中堂

宿舍和校园内均提供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百兆网口),均限速100Mbps,没有公网IPv4,没有IPv6,出口是AS4616

生活

下面的地图里列出了宿舍周边的餐厅,超市,银行等常见的生活设施。(地图链接

COVID

香港的疫情管控较好,整个2021年秋季几乎没有出现社区确诊和爆发。不过港府强制市民在非郊野公园和私人地方的地方戴口罩(包括学校校园和宿舍房间之外的地方,这点在内地的学校似乎没有强制执行),进入餐厅需要扫「安行出行」,部分区域可能还需要出示疫苗证明(实际上查询疫苗接种的责任在餐厅,所以内地的纸质证明甚至是健康码上的疫苗记录一般都会被承认)。

M+博物馆外的安心出行二维码
M+博物馆外的安心出行二维码

餐饮

学校校园内的餐厅由Asia Pacific Catering运营,Asia Pacific Catering是大家乐经营的饭堂品牌,所以餐厅里的菜品和大家乐类似。不过可能是由于学校有补贴,同样的菜在学校食堂的价格,大约是大家乐的7折左右。正常情况下,每餐的价格大约落在25-35HKD。宿舍楼下也有一个餐厅(非大家乐运营),不过不是特别好吃。

从学校到宿舍的路上会经过港铁红磡站(二楼有一个美食广场)和置富都会(内有茶餐厅,意大利粉,东南亚菜和酸菜鱼)。宿舍的东北面距离黄埔花园只有一条马路,黄埔花园一侧也有相当多的选择(可参考上方的地图)。由于香港外卖外送费较高(20HKD起步),而且也只能送到宿舍楼下(走过去也就十分钟),所以我们从来没点过外卖。

支付方式

由于港府的消费券计划,大部分的商场,超市和餐厅都已经普及了各种电子支付方式。不过交通和便利店的快捷支付仍然是以八达通为主(港理工寄信的时候会附赠一张不可退卡的游客版八达通,也可以自行购买或者在iPhone和华为上开卡)。其他的商场超市餐厅,甚至政府服务部门大都会使用移动POS机来结账,理论上这些机器支持微信,支付宝,信用卡/借记卡(Visa/Master/银联)和云闪付,不过一般只有大型商场和政府机构会启用POS机的全部收款方式,一些小餐厅就只会启用支付宝和微信收款了。支付宝和微信的付款码均是内地/香港通用的,付款港币时会自动按照当时的银行汇率扣款人民币。

景点?

可参考下方地图,也可参考我博客中带HK tag的文章。

其他

银行账户与本地信用卡

香港的「四大」银行(BOCHK中银香港,HSB恒生,HSBC汇丰和SC渣打)均愿意为交换生开银行户口,持港澳通行证,内地身份证,进入许可和学生证即可。不过其中只有HSB和HSBC愿意给交换生批信用卡(剩下的几间银行会要求香港身份证才能办信用卡,但交换生并没有,与这篇文章提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其中HSBC的学生信用卡有效期是正常的5年,而HSB的信用卡有效期和签证有效期一致,在这里并不推荐办理。不过办理本地银行卡的用处,主要也只有避免取款时和消费时的货币转换费/手续费了。

电讯

许多服务会要求香港手机号(这点和部分大陆服务只能用大陆手机号注册类似),学期交换时办理一张储值卡即可。储值卡可以选择选择包年的流量卡或普通的预存储值卡(ClubSIM或3HK DIYSIM)。香港的流量单价至今仍然较高,约为10HKD/G,大部分的预存储值卡每个月会扣除3HKD的行政费(月租),并且需要每180天充值一次才不会失效。

总结

和我一起来到港理工交换的同学总喜欢在句子前加上「来都来了」。虽在疫情和香港「新常态」的双重夹击下,交换的体验不比从前,现时的香港也已经不再是21世纪10年代的那个香港。但在疫情之下,这样的经历也弥足珍贵。希望疫情能早日流感化或结束,以让我们能再次走出国门吧。